跳至主要內容

血糖量測做錯這一步,數值再好都白費!醫師教你正確控糖秘訣

糖友必學!這樣測血糖才能真正控糖

為什麼你測的血糖都白測了?

最近門診遇到超多糖友抱怨:「啊我每天都有戳手指啊,為什麼糖化血色素還是降不下來?」仔細一問才發現,大家常犯這幾個錯:

  • 🕖 時間亂七八糟測:今天早餐前、明天晚餐後,根本抓不到規律
  • 🩸 怕痛只測指尖:其實可以換部位採血,手指側邊更不痛
  • 📉 只看空腹數值:飯後飆升的血糖都偷偷躲起來了

破除三大迷思!測血糖的正確觀念

迷思1:糖化血色素正常就沒事?

62歲李伯伯就是典型案例!空腹血糖永遠漂亮,結果糖化血色素破8%。醫師解釋:「就像考試只看平均分數,卻不知道你哪些科目考差一樣危險!」

迷思2:測血糖會痛到受不了?

現在新型採血筆有「26段深淺調節」,從怕痛族到厚繭手都能找到適合的深度。搭配「手指側邊採血法」,疼痛感直接砍半!

迷思3:試紙太貴就少測幾次?

其實健保有給付部分試紙,而且與其亂測浪費錢,不如學會「重點時段檢測法」:

  1. 黃金七點檢測法(連續三天)
    • 早餐前/後、午餐前/後、晚餐前/後、睡前
    • 精準抓出「血糖過山車」時段
  2. 配對檢測技巧(日常使用)
    • 吃第一口飯開始計時2小時
    • 重點記錄「餐前 vs 餐後」變化值
    • 建議波動範圍:30-60mg/dL

實用表格|不同時段檢測意義

檢測時間 正常範圍 代表意義
空腹血糖 80-130 mg/dL 基礎代謝能力
餐後2小時 <160 mg/dL 食物代謝狀況
睡前血糖 110-150 mg/dL 夜間風險評估

醫師獨家控糖三招

  1. 飲食地圖法:每次配對檢測都記錄「吃了什麼」,找出自己的升糖地雷食物
  2. 運動黃金時段:飯後1小時做15分鐘阻抗運動,幫助平穩血糖
  3. 數據雲端管理:使用有記憶功能的血糖機,自動生成血糖曲線圖給醫師看

糖友真實案例分享

「原來吃糙米飯比白飯好?錯!我測出來糙米竟然飆更高!」50歲陳小姐透過配對檢測,發現自己對糙米的澱粉分解特別慢,改吃藜麥後血糖立刻穩定。

最新血糖機挑選指南

  • 採血量:0.3微米以下較不痛
  • 記憶容量:至少500組數據
  • 特殊功能:夜光顯示/語音播報
  • 認證標準:ISO 15197:2013

糖尿病控制就像玩血糖平衡遊戲,測對時間、記對數據、吃對食物,三招就能輕鬆破關!現在就拿出你的血糖機,跟著醫師的SOP重新開始吧!

分類:醫療疾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