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第一次測BMI就上手!用科學方法找回理想體態

▍搞懂BMI數字秘密 從今天開始改變

為什麼要量BMI?

世界衛生組織(WHO)認證的「身體密碼」就是BMI值!這個數字能直接反映你的體態健康狀況,數字越高得慢性病的風險就越大。台灣衛福部統計顯示,每2個成年人就有1個BMI超標,你說能不注意嗎?

超簡單計算公式

BMI = 體重(kg) ÷ 身高(m)的平方
舉例來說:小美體重52kg、身高160cm
算法:52 ÷ (1.6×1.6) = 20.3(正常範圍)

成年人的體態分級

  • 🟢 正常值:18.5 ≤ BMI <24
  • 🟡 過重警訊:24 ≤ BMI <27
  • 🔴 肥胖紅燈:BMI ≥27
  • ⚠️ 過瘦注意:BMI <18.5

▍體態改造實戰攻略

給「紙片人」的增肌計畫

適用:BMI<18.5
別以為瘦就是美!營養師建議每天多吃1顆雞蛋+2份乳製品,搭配低強度肌力訓練

  • 🧘 雙重彈力瑜珈帶:天然橡膠材質超親膚,初學者也能輕鬆做出「下犬式」
  • 💡 使用技巧:早晚各做15分鐘「跪姿划船」動作,強化背部線條

給「棉花糖族」的燃脂方案

適用:BMI≥24
台灣國健署提醒,每減5%體重就能降三高風險!試試這些器材:

  • 🏋️ 軟膠啞鈴:2磅超輕量設計,Neoprene握把防手滑,做「側平舉」超順手
  • 🌀 三合一滾輪:酒桶造型能按壓穴道,滾完小腿再變身健腹輪超方便

▍居家監測必備神器

想隨時掌握進步幅度?這台智能體脂計絕對要入手:

  • 📱 5組記憶功能:全家都能用,阿嬤和孫子的數據分開存
  • 🌙 夜光螢幕:半夜量體重不用開燈
  • ⚡ 自動記錄:上次測量值直接顯示對照
  • 🎯 目標設定:輸入理想體重會自動算BMI差距

▍常見QA破解迷思

Q:肌肉多的人BMI會不准?
A:運動員可搭配體脂率判斷,一般人用BMI仍準確

Q:生理期可以測量嗎?
A:建議避開生理期前後3天,避免水腫影響數據

Q:早上晚上量有差嗎?
A:固定早上空腹測最準,波動值最小


▍專家小叮嚀

台灣物理治療師協會建議,無論選擇哪種運動,每週至少要:

  • 做3次肌力訓練
  • 累積150分鐘有氧運動
  • 每天補充2000c.c水分
分類:運動健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