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紫外線、喝地下水會致癌?台灣人必看的皮膚癌三大警訊與防護攻略

台灣人最該注意的皮膚癌危機!3大類型完整解析

皮膚是我們每天「看得到」的器官,但你知道嗎?台灣每年新增超過3萬例皮膚癌患者,而且有年輕化趨勢!馬偕醫院皮膚科權威醫師提醒,這些日常習慣都可能讓你暴露在風險中…


🔍 基底細胞癌:最常見卻最容易被忽略

台灣人發病特徵

  • 85%長在臉上:鼻頭、額頭、耳朵最危險
  • 8成帶黑色素:常被誤認是黑痣或老人斑
  • 生殖器也會長:馬偕醫院發現33例特殊案例

高危險群特徵

✅ 假日喜歡戶外活動的上班族
✅ 家族有皮膚癌病史
✅ 皮膚容易曬傷的「白肉底」族群

⚠️ 真實案例:40歲業務經理鼻頭長「不會好的痘痘」,檢查竟是2公分腫瘤!


☀️ 鱗狀細胞癌:務農者、老一輩要特別小心

致癌關鍵原因

  1. 紫外線傷害累積:30年以上務農者風險高8倍
  2. 喝地下水危機:雲嘉南地區曾發現慢性砷中毒群聚
  3. 免疫力低下:器官移植患者發病率增100倍

癌變徵兆三步驟

  1. 皮膚反覆脫皮→2. 出現紅色硬塊→3. 表面潰瘍流血

🚨 黑色素瘤:致死率最高的隱形殺手

台灣人好發部位

📍 腳底佔60%:腳底黑痣突然變大要警覺
📍 指甲變色:指甲出現黑色直條紋最危險
📍 黏膜部位:口腔、私密處也可能發生

最新治療趨勢

🔬 莫氏手術:保留拇指成功率達90%
💊 標靶+免疫治療:晚期患者存活期延長3倍


🛡️ 皮膚癌防護5大招

  1. 正午防曬:上午10點到下午3點避免曝曬
  2. 穿衣技巧:選UPF50+抗UV外套
  3. 每月自檢:用手機拍下可疑斑點追蹤變化
  4. 水質檢測:老舊水管戶加裝濾水器
  5. 定期檢查:高風險族群每年做全身皮膚鏡

🏥 治療方式大解析

兩種手術比一比

項目 莫氏顯微手術 傳統切除手術
復發率 <1% 5-15%
傷口大小 最小化 多切0.5-1cm
適合部位 臉部/生殖器 軀幹/四肢

術後照護重點

  • 前3天每小時冰敷10分鐘
  • 使用醫用級矽膠疤痕貼片
  • 術後1個月要防曬傷口

📌 重要提醒

如果發現皮膚有這些變化要立即就醫: ▸ 超過6個月沒好的傷口
▸ 斑點邊緣不規則像地圖
▸ 顏色深淺不一混雜
▸ 直徑大於0.6公分
▸ 短期內快速隆起

記得!早期發現的皮膚癌治癒率超過95%,定期檢查才是保命關鍵!

分類:生活智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