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便便卡卡好困擾?三大危險期家長要筆記
在診間最常看到爸媽抱著脹氣哭鬧的寶寶來求助,特別是剛上幼稚園的小童,常常因為緊張憋便導致小肚子硬得像氣球。中醫師提醒,從喝奶轉吃副食品到上學階段,有3個關鍵時期要特別注意:
🍼 副食品轉換期(6-12個月)
寶寶腸道第一次接觸固體食物,像地瓜泥、米糊這些高澱粉食物容易讓便便變黏,記得要搭配梨子汁或稀釋的柳橙汁補充水分
🚽 戒尿布訓練期(2-3歲)
這個階段的小朋友容易因馬桶恐懼症憋便,建議準備可愛造型的小馬桶,每天固定飯後坐5分鐘培養習慣
🏫 入學適應期(3-6歲)
學校廁所不乾淨、下課只想玩都會讓孩子忍住便意,爸媽可以準備「便便日記本」記錄排便狀況
中醫師獨門按摩法!睡前5分鐘腹部SPA
台北市聯合醫院中醫師胡玉芳特別傳授「順時鐘摩腹術」,準備嬰兒油或乳液,在寶寶洗澡後這樣做:
-
中脘穴(肚臍上方4指寬)
- 用手掌根以畫圈方式按壓
- 改善脹氣和消化不良
-
天樞穴(肚臍兩旁2指寬)
- 用拇指輕輕點壓再放開
- 促進大腸蠕動
-
足三里(膝蓋外側凹陷下3寸)
- 快速按壓3秒後放鬆
- 增強脾胃功能
⚠️ 按摩要訣:保持室溫26度以上,力道以皮膚微微泛紅為準,哭鬧時要立即停止
便便救星飲食法!這些地雷別踩
最新研究發現,肥胖兒童便秘機率高出2倍!這些食物要控制:
- 🚫 精緻澱粉:白吐司、餅乾
- 🚫 黏性食物:麻糬、湯圓
- 🚫 高糖飲料:調味乳、含糖優格
推薦便便順暢組合:
- 🥣 早餐:奇亞籽布丁+火龍果
- 🍱 午餐:糙米飯+涼拌黑木耳
- 🍵 點心:蜂蜜決明子茶
便祕警訊燈!何時該就醫?
當孩子出現這些狀況要立即求診:
- 超過5天沒排便
- 便便有血絲或黏液
- 伴隨發燒或嘔吐
- 拒絕進食體重下降
中醫師提醒,長期依賴軟便劑會讓腸道變懶,透過中藥調理搭配腹部按摩,通常2-3週就能建立自主排便反射。記得每天安排30分鐘跑跳活動,刺激腸道做運動喔!